7.7.11

【設計】Need-finding: 第五講,麥斯威爾毀了咖啡業!?





















「你我對彼此的『想像』跟『以為』會被實際的接觸所取代,彼此都能從這種交流中得到好處。


麥斯威爾毀了咖啡業?

美國早在五○年代就開始嗑咖啡,而1953年巴西發生嚴重霜害,造成咖啡原物料爆漲。當時美國咖啡業者都在搶奪原物料,包括我要介紹的麥斯威爾。然而飆漲的咖啡讓老美忍無可忍,政客跟媒體都齊聲指責南美故意限制咖啡豆出口,眼看就要變成一場國際事件。

這時麥斯威爾提出了一個令人匪夷所思的對策。在咖啡豆中,阿拉比卡(Arabica)跟羅布斯塔(Robusta)是最主要的兩大類。前者喝起來有著溫潤的苦味、滑順誘人的口感,加上堅果的香味,是一杯好咖啡最好的選擇,但成本卻高。因為南美洲的霜害,使得咖啡公司必須尋找更便宜以及可靠的咖啡豆來源,於是後者就雀屏中選了。唯一不同的是,後者煮出來的咖啡苦澀難嚥,也因此,美國大廠牌的咖啡公司在此之前都拒絕採用該咖啡豆。

神奇的事發生了,麥斯威爾認為,在阿拉比卡咖啡豆中加一點點的羅布斯塔咖啡豆,應該不會影響口感,且整體成本可以降低許多。而該公司為了不讓消費者發現他們為了降低成本參雜兩種咖啡豆,於是進行了試飲活動。結果,幾乎沒有人可以喝出差異,也讓麥斯威爾可以在眾多競爭對手調漲咖啡價格的情況下,維持低價。

然而阿拉比卡咖啡豆價格仍持續維持高檔,就這樣,每年麥斯威爾的主管高層會議,總是把腦筋動在調整咖啡豆比例上,然後,再舉辦試飲活動。這貍貓換太子戰術就維持了好幾年。(因為試飲活動不是跟上次,或是上上次沒參雜的咖啡比較,也因此每一次試飲總是安全過關)

直到1964年,美國咖啡業銷售出現史上首度的下滑。咖啡業者不知道哪出了問題,試喝報告顯示老客戶對產品依舊滿意。高層認為可能是包裝與廣告無法吸引到年輕人,於是砸大錢進行市場行銷,但仍被可口可樂與百事可樂打得喘不過氣來。

問題出在哪?任何一個產業都必需不斷吸引新世代的消費族群加入,然而這在當時的美國咖啡業卻沒有發生。咖啡經過多年的比例調配,一杯苦澀難嚥的咖啡對於一個咖啡老饕可能還沒有什麼大問題,但是對於年輕人來說,一早來杯這樣的咖啡簡直是痛苦又不舒服的開始,他們完全無法理解誰要喝這種難喝要命的鬼東西。

誰改變了遊戲規則?

八○年代,霍華.舒茲(Howard Schultz)到義大利去旅行,他在當地發現,只要讓消費喝出咖啡品質的差別,他們願意多花點錢來喝杯好咖啡。回到美國後,他以此為核心概念,成立了星巴克(Starbucks),提供消費者很好的咖啡體驗。星巴克的成功促使美國咖啡產業重新檢視他們之前的策略。

這案例凸顯出大型企業組織在面對簡化、量化後的資訊時所遇到的挑戰。當產品策略由試喝活動結果數據來主導,使得整個產業只專注經營既有顧客,逐漸走向衰敗。


部分文字節錄自誰說商業直覺是天生的》大是文化 by Dev Patnaik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