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.7.11

【設計】Need-finding: 第三講

新增說明文字


















今天要介紹史丹佛大學一堂尋找需求課程內容,以及一個跟此課程過程相呼應的實際市場案例。

課程步驟:
1.
要求同學和最熟的人坐
2.
每組發一份黏土
3.
每位同學要捏出一種小器具,協助夥伴們用此器具吃他們最愛的食物。

有二十分鐘的時間讓同學自由使用。

通常會有三種狀況:
1.
問完問題就各自捏各自的。
此組同學通常會做出較多新奇的東西,但就不實用!

2. 聊天過程中,多次嘗試幾次修改黏土的同學。
通常能做出實用性高的的東西,因為使用者直接參與設計。(Needs

3. 看似都在聊天打屁沒在幹嘛。
最終能交出令人驚奇的成品,找出連夥伴自己都沒發覺的求。(Wants

這過程發現了什麼:
1.
學設計,黏土是個很好的開始。
2.
此活動證明,了解別人可以帶來有趣的解決方案。
3.
人類史上,一直都是用此種替熟人服務的方式來製造東西。

驚喜:
新的構想往往都在閒聊中出現。也就是說,別把時間都花在市場研究上,而是直接與消費者建立關係,傾聽需要。

英國農夫市場

由來:
一個從美國搬到英國倫敦居住的女士,某天上超市驚覺,為何許多食材都是國外輸入,而不是當地食材。因為該女士記得幼時,媽媽總帶著她到農夫市場買菜,那邊的食材都是當地新鮮的,而不是冷藏進口的。

農夫加盟規範:
1.
農作物必須生產於倫敦方圓一百哩以內
2.
農夫只能販售自己種的農產品
3.
農夫市場由農夫營業額中抽成

結果:
倫敦普遍一般超市毛利=25%, 最終淨利=6%;農夫市場毛利=60%, 最終淨利=30%

為何:
當農產品生產者能直接面對消費者時,將親眼看見自己的決策(栽種過程、方法ex. 基因改造、非基因改造)會對顧客產生何種影響、反應時,他們就會本能地改變自己的行為方式,以獲得更正面的結果。


 部分文字節錄自誰說商業直覺是天生的》大是文化 by Dev Patnaik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