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1.11.12

【行銷】淺談便利商店上下架



「全家就是你家!對,是你們花錢買東西的人的家,不是廠商的家!」

台灣已經好幾十年沉浸在「通路為王」的神話裡了,也許,至今它仍是神話,但我這幾年卻一直在思索對抗連鎖通路的稱霸的商業模式,特別是便利超商。可能是我們之間有過不愉快的「一段情」吧!(苦笑)

通路在服務設計上是個關鍵的接觸點,特別是實體通路,打從消費者遠遠看到店面設計時開始,到走進超商選購商品,直到離開後,整個消費者購買行為才算是「暫時結束」,進而產生消費經驗。

好像有點離題了,今天分享商品進軍超商的經驗談,重點鎖定在我比較熟悉的文、玩具與書籍雜誌端架上。全台三大超商分店約有9,000家(7-114,822全家:2,809;萊爾富:1,250),基本上上下架費用都可以談,依品項、獨特性有所不同。下面我依序介紹、說明些超商上下架關鍵字。

1.上下架費:通常是抽商品零售價的趴數,不會退還,必須算入進貨成本
Ex. 計畫在7-11上市100元的文具組,每家店放5組,進貨5%,退貨3%抽成還沒加,得另外談,通常是按照品類不同有所不同。也就是說在商品一個都尚未賣出前,就得先付100(零售價)x5(上架數量)x4900(門市數量&統倉備品)x5%+3%+3%盤損)

2.鋪貨風險:付了上架費沒有辦法保證每一家門市的工讀生會按總公司發文,將商品上架

3.日銷售數:如果商品上架,日銷數字不佳,三個月後強迫下架退貨

4.盤損:這部分在合約前要先談好,通常超商不會負責這塊,我自己的經驗是抓個3%差不多。所以包裝設計前必須先評估好是否容易破損,或是遭竊

5.實績:就出版架的經驗,通常能銷售三成,就是普普,四成以上就很不錯了。通常預算一定要抓銷售三成可以打平這次上下架成本

6.文具部暢銷品:筆記本、便條紙、絨毛娃娃禮品、卡貼

上述五點基本上是大方向,最後一點僅供參考。大方向抓準了,預估就不會太離譜。如果商品順利上市了,巡店動作絕對不能少,必須時時刻刻去關心商品架在不同區域店家的銷售情形,也得到其他競爭連鎖超商看看其他廠商的鋪貨狀況。

總結:超商通路對於廠商來說,還真不像是自己家
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